历 史 的 平 衡 平 衡 的 历 史


北京大学   吴宗国教授  2002.6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平衡是一种常态,也是人们的一种追求。历史的发展基本上保持着一种平衡的状态,也就是说,大部分时间是处在一种平稳的发展过程中。国家之间的冲突和战争,国内的冲突和战争虽然也不断发生,但是时间相对要少得多。这就是所谓历史的平衡。但事实上,历史的发展和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平衡只是一种表面状态,在平衡的背后,经常是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历史的发展就是由不平衡到平衡,又产生新的不平衡,再由不平衡到平衡这样一种循环往复状况。当历史的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时,总是要向着平衡发展。历史发展就是要不断取得新的平衡。正是这种不平衡到平衡,平衡到不平衡,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构成了历史发展的内容。这就是所谓平衡的历史,下面我们仅就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来探讨这个问题。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至少有三种平衡需要保持。一是部族、国家自身的内部的平衡。二是一个部族、一个国家和其他部族、国家关系的平衡,在历史发展的早期,还只是一个或几个或国家,后来发展为周边,到现代,那就是全球各国了。三是人和自然的平衡。任何一种平衡的破坏,都意味着这个部族、王朝或者国家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如果这种平衡不能得到恢复,那么这个部族、王朝或者国家就可能陷于崩溃。特别是人和自然的平衡一旦破坏,其后果往往不堪设想。楼兰和黑城的消失就是两个生动的例证。北方草原民族的几次大迁移也是生动的例证。二者也有不同,前者主要是由人的活动引起的,而后者则是气候的变化所致,具有不可抗拒性。如果从长时段来看,人和自然的平衡在以上三个平衡中,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
    在部族、国家内部的平衡中,经济的发展是最根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统治机构内部的平衡则是一个关键问题。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平衡的则是最重要的平衡,其基本问题就是政治的各种因素是阻碍还是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些都需要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
    除了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平衡,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平衡,传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也是一种重要的平衡。这主要是思想意识形态的问题,传统的思想总是会从各个方面影响人们去创造新的生活。新产生的思想也会从各个方面影响人们去创造新的生活。但事实上旧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华,而这些恰恰是建立新的思想体系所不可缺少的。而新产生的东西里面也并不是没有消极的东西。因此如何恰当地对待传统,排除其消极的因素,吸收其中有用的东西;如何正确面对新产生的东西,加以分析,排除其中消极的东西中,也是保持思想上的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时髦的新东西,往往是穿着新衣的旧货色,严重地影响着人们心理上的平衡,而这也正是这些货色出笼的目的所在。这是指那些有着明确目的人而言。还有一种是不自觉的,但是由于没有能摆脱某些传统思想,也把一些传统的东西当作新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尽管这些思想在当时是很先进的,是发挥过积极作用的,但用在今天,也只能坏事。
    在意识形态的平衡方面,人们的心理平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政治家和思想家力图创立一个理论体系,提倡某种学说,建立一个信仰系统,支持一个或几个宗教,都是为了保持人们心理上的平衡。普通老百姓也有自己的办法保持内心的平衡。对皇帝和清官的期盼是他们解决理想和现实不平衡时一种最通常的心理。但是这经常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是不能实现得。因此,他们还寻求各种精神寄托,诸如宗教、民间结社等,形成某种心理态势,来面对无奈的现实。文人也有自己的办法,唐代出现的禅宗、文人画、田园诗、花间词便是他们找到的新的精神家园。
    还有民族之间、地区之间这些具有空间意义的平衡。这是一种横向的平衡。而首都的所在地往往就是民族和地区之间平衡的中心。中国历史上首都由长安到洛阳,由洛阳到开封,由开封到北京这样一个由东向西,由中原向北方的发展,主要就是由东西和南北经济的不平衡,以及北方和西北民族的发展所决定的。而边镇则是平衡的支撑点。正是由于边镇的存在,才能保持北方民族和中央的平衡。当然,这种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平衡失去的时候,根据双方当时的情况,有时候中央采取一些措施,在物质上满足对方的要求,就能求得暂时的平衡。有时候双方就要诉诸武力。而最后或者一方战胜一方,或者进入相持状态,取得新的平衡。
    地区之间的平衡也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这里包括先进地区技术和人口向落后地区的流通,原来比较落后的地区转化为更加先进的地区,落后地区在国家中承担的特别的任务,落后地区对全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等等。
    下面再来考察一下平衡的历史,所谓平衡的历史,就是历史在发展中是怎样不断取得平衡的。
    历史的发展采取几种方式保持平衡,一、自上而下的不断调整,这一般表现为政府行为;这种调整的自觉性和力度,决定了一个时代发展的速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一般说来,一个朝代统治者在这个问题上越是自觉,这个朝代的发展也就越快。唐朝初年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这种自上而下的调整,有些是通过政策来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表现为无为和放纵。让事物顺其自然的发展,由不平衡走向平衡,而政府不做过多的干予。有些则要采取具体的措施,表现为各种政府行为,包括各种具体的立法和各种临时性的规定,有时甚至要采取暴力。但是这些政府行为能不能发生作用,还取决于当时各种不平衡的因素处于什么状态。
    二、自发地进行调整。生产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总是要为自己开辟道路,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的。当经济的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社会、政治、文化相应地都会发生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的衰落,唐代关陇贵族的和退出历史舞台,台湾蒋家王朝的垮台,韩国军人统治的终结,无不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这一残酷规律。当然,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不会自然地起作用的,它是通过人来完成。因此,在发展中也会加入很多人为的因素,从而影响到发展形式和速度,有时甚至会因此而引起历史发展的逆转。
    三、当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社会上各种失调的现象日益显露出来的时候,一些有作为的皇帝和政治家在社会矛盾压力下,经过一段观察和思考以后,会采取比较大的步骤,使社会取得暂时的平衡。中国历史上王朝中期的重大改革,诸如西汉武帝时的许多改革措施,唐朝的盐的制度和两税法,北宋的王安石变法,明代张居正的改革,都是为了达到新的平衡而作出的一种努力。
    四、当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各种不平衡的因素处于失控状态的时候,政府就会放弃自上而下的调整,自上而下的调整就会停止。而自发的、渐进性的、比较和平和的调整也不能发生作用。当出现这样情况的时候,就会出现急剧的社会变动,就会再现社会动乱。中国历史上王朝内部矛盾的高涨和农民暴动、农民战争的交织往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一个王朝取代一个王朝,也往往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五、在上述情况下,由看起来是外来势力,而实际上是旧王朝统治下一个民族,推倒旧的统治,建立新的政权,重新建立新的平衡。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不止一次地出现,这是由王朝内部的矛盾和王朝与各民族矛盾同时存在决定的。这就是所谓各族盛衰的连环性,也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很好例证。而这些新王朝一般都能长期存在下去,关键就在于这些新的统治民族原来就是旧王朝中的一员。他们和广大汉族被统治者也出现新的不平衡,但由于他们不是外来者,因此能够逐步减少这种不平衡,并将之限制在不破裂的状态。也就是维持表面的平衡。并以此为前提,去建立各方面的平衡。
    以上只是从历史发展的现象来说明历史的平衡和平衡的历史。事实上在这种平衡、不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背后,有着更加深刻复杂的内容,需要进一步深入地去进行探索和研究。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不管古代的帝王和政治家是否意识到这种平衡和不平衡,但是他们会经常感觉到这种不平衡的存在,并且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由这种不平衡引起的各种问题,力求取得新的平衡。正是他们的这种政治实践,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也给我们研究历史上的平衡和不平衡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便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在和现实的结合的基础上,在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最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