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philosophy--"大学"


平衡论香港研究中心 主任 李继兴 研究员 2004.8.3日 北京


   之所以说西方“哲学” philosophy 相当于中国的“大学”,是通过分析二者的概念、内容、方法和目的得出的一个初步看法。能否成立,还请诸位专家同仁点评。

  首先,从概念来看,二者大致相同。西方“哲学”一词,英文为:philosophy。源于希腊语:philosophia。由爱 philem 和智慧 sophia 组成,意为“爱智慧”。中国“大学”,“学”即学问。“大”即“大一”——大自然、“大同”——社会、“大人” ——德高者、“大法”——根本法则。这样,“大学”也就是“大智慧之学”的意思。这样看来,西方“哲学” philosophy 与中国“大学”的含意大体相同。

  其次,从内容上看,西方“哲学”与中国的“大学”大体相同。西方“哲学”的内容基本包括: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人性论、社会论、伦理观等。是关于自然、社会、人根本规律的学问。相对来讲比较系统。中国“大学”的基本内容,关键是“大”字的含义。它不是小学、中学、大学的“大”,而是:
“大一”,大至无外的宇宙。《庄子、天下》:“至大无外谓之大一”。

  “大仪”,指太极,同“太一”。古代指创造天地万物的元气。《文选·张华,〈励志诗〉》“大仪斡运,天回地游。”以生天地谓之大、成形之始谓之仪。”也指自然法则。《鬼谷子·内楗》:“环转固化,莫之所为,退为大仪”。陶弘景注:“仪者,法也。”

  “大方”,指大地。《淮南子· 真训》:“是故能戴大员者履大方。”根本法则。陆机《五等诸候论》:“识人性情之大方。”成玄英蔬:“方,犹
道也”。

还有:“大人”,古代对德高者的称呼。《荀子·成相》:“大人哉舜,南面而立万物备。”亦指为官之  人。“大士”,古代有德行的人。《韩诗外传》孔子曰:“大士哉”。大士指颜渊。“大师”,指有巨大成就的学者或艺术家。同“太师”。

  “大同”,儒家的理想社会。《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大法”,重要法则。《荀子·儒教》:“其言行已有大法矣。”也指重刑、法律。

  还有大象、大器、大千、大本、大有、大道、大义、大理、大礼、大匠、大业、大化、大成、大内等,也都是指自然、社会、人及其发展伦理、规则、规律的意思。

  宋代大儒朱熹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大人”何意?《乾卦·文言》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中国“大学”的含义广博、深邃,多含天、地、人、社会一般伦理、法则及评判原则的意思。内容与西方“哲学”比较,显得更醇厚、朴素一些。但内容相对分散。

  第三,从方法上看,“哲学”与“大学”也大致相同。西方“哲学”为人服务的主要方法是“伦理”的方法。以至于西方哲学界有人说,西方哲学较发达的是伦理学。也可以说:西方哲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在于为人服务,而为人服务的方法一般采用伦理的方法。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最好的方法也只能是伦理的方法。以致于西方的伦理学从公元前4世纪前后,就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就是一个较好的证明。

  中国“大学”也是伦理的方法。但中国的伦理方法,更有其特点。如曾子已经认识到:每个人都想发展、都想成功、都有大理想,都想治国、平天下。所以《大学》就缜密地推出一套,每个人达到这些理想的必备环节:“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让人们明白:人人都想做大事、创大业、成大功。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从现在做起、从现有角色一点一滴地做起。做不好自己当前该做的工作,将来的理想、事业就都有可能是空谈。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大学》提出“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在南宋之后就成了理学家们讲伦理、政治、哲学的基本纲领。(《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缩印版 第759页)

  第四、从目的来看“哲学”与“大学”也大致相同。西方“哲学”的目的,首先在于使人认识世界,然后改造世界,最终为人服务。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哲学研究的是“各种最初的根源和最高的原因”。爱尔维修说:“哲学家研究人,目的是人的幸福”(《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雅斯贝尔斯则说:“哲学,说到底是为人服务的”(《哲学的世界探源》)以至于20世纪初西方有“哲学人类学”和哲学人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大学”的目的,中国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曾子著,原为“礼记”篇名)中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明白日月天地间的大道理,在于亲近和爱护百姓,在于找准自己的位置,“各安其位,各尽其责,恰到好处”。《大学》进一步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意思是说,事有因果,有始终先后、有轻重缓急。“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为国人交,止于信。”人们能够明白这些道理,就接近了道——自然规律。这样,才会较好地达到为人服务的目的。

  西方“哲学”的认识、改造世界,相当于中国“大学”的“明明德”。都是要人们明白、利用天地自然的大道理。西方“哲学”为人服务,相当于中国“大学”的“亲民”。中国“大学”还有“止于至善”。就是说人要明白自己在天地人间的最适当的位置。西方“哲学”是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虽然有所差别,但在性质上也大致相同。所以,我们说,西方“哲学”与中国“大学”在目的上也是大致相同的。

  总之,philosophy与中国“大学”,我们认为大体是一个意思。philosophy更积极、系统一些,“大学”则比较“中和”、混沌、淳厚、丰满、分散一些。二者融和、扬长避短不断地造福人类,才算是人类比较完整的哲学。

  其实,今天的“中国哲学”,实际上是易学、儒学、道学、佛学、魏晋玄学、禅宗、宋明理学、诸子百家、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有机集合的统称。就象今天的“中国”,实际上是过去夏、商、周、春秋、战国……唐宋元明清以来的统称一样。“哲学”一词是日本学者西周用汉字对西方philosophy的表述,它以西方的认知为准。可东西方天然地存有诸多差异。因此,所谓的中国“哲学”也只是一个大体概念。但无论怎么说,我们都认为:中国早已有着丰富、广博、深邃的、东方特色的哲学——大学。我们希望此文能献给今年八月在北京召开的、举世瞩目的“中国哲学大会”,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最新报道)